央氏出品必属佳品?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用途到底是什么

2015-09-21 11:36:10    投资界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有牌照的支付机构圈钱、挪用、跑路的也不是没有。而那些没有牌照的的,接着支付机构的通道踏踏实实做业务的也大有人在。所以,有没有牌照,在行业看来还是看良心。做支付的要对客户的资金负责。

第三方支付

  牌照也好执照也罢,很多时候在中国一个认证类的执照似乎就代表了合规、官方、靠谱。那么针对互联网金融中炙手可热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到底价值几何呢?

  首先,我们来做个明确的定义,牌照是叫白了一种说法,该资质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支付业务许可证”各位看官,看到这个名字是不是很高大上呢,中字头啊。牛X的不得了。逼格绝对够高了。(说到这里,忍不住要说下,在这个东西出来之前是不是就没有第三方支付呢?实则不然,早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就已经有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只是这个商业模式一直没有从政府角度出来给个说法或所谓的监管而已)

  好了,书归正传,说下许可证(既然大家都习惯叫牌照,后续本文也就这么叫了)的事情。这个东西最早诞生于2011年,也就是所谓支付机构被官方合法化的那年,由央行颁发了第一批支付牌照。后续又发了几批。那么有了这个牌照是否就代表从业者高逼格,而没有这个牌照就不能从业吗?事实上,也不是这样的。

  在前牌照时代(即处于讨论,征求意见阶段),被广泛听说的支付机构主要是银联支付、支付宝、财付通、快钱、易宝、环迅、首信易等等。但同样从事支付业务的机构多如牛毛,比如这个宝那个付,这个pay那个通的。伴随着后牌照时代的到来,随着监管力度的逐渐加大。各种监管政策陆续出台,如: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等等。有牌照的支付机构在当年土匪下山式的业务模式下,就如同大闹天宫的孙猴子,各种颠覆被一层层套上了金箍。只要央妈或者银联一念咒,支付机构就够喝一壶。

  而随着这种监管态势的发展,一种新型的第三方支付模式也被广泛开展起来。各种被称作支付服务商的群体大肆涌现。而其背后其实就是牌照许可下的支付公司。从业者心知肚明,这种模式也就是所谓的(二清),那么二清到底是否就那么不堪,不应该存在呢?其实也未必,所谓二清,就是自己没有资质,但是有系统,有资源(客户),借助于支付机构的通道连接,实现支付公司做的资金清结算工作。其实如果在牌照发放之前,所有的支付机构都是二清,因为商业对手之间的资金往来,应该通过银行实现,而第一次清结算银行结算给了支付机构,支付机构再把资金结算给商户。换句话说,通过二次结算才把交易款结算给该收款的人。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其实现在所谓的二清,应该叫三清(呵呵),其实不管整体通过几次结算,最终只要资金安全进入收款方账户,交易就是完成了。所谓二清不合规,无外乎就是说,他们没有许可,从事该业务的合法性不能保证。

  叽里呱啦说了一顿,最后扣下题,支付牌照到底有什么用呢?

  想当初行业从业,没有门槛,有钱有系统都可以做,谁在做,怎么做的,做的是否好,做的是否有道德(毕竟是帮交易双方打理资金,这里面的道德风险我们可以以后再说),都是没有一个标准和约束的。进而有了牌照。那么牌照的用处到底是什么呢?以小弟愚见,我想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

  1、将从业者设定一个门槛,并把从业者登记造册

  2、用统一的规则来约束从业者的行为,便于规范管理

  3、给使用者一个放心丸(央氏出品,必属佳品)

  最后

  其实所谓的监管和制度,都是防君子不防小人。衡量一个群体的道德标准建立了,但是这个群体是是不是就真的都是道德高尚的人呢?也未必。有牌照的支付机构圈钱、挪用、跑路的也不是没有。而那些没有牌照的的,接着支付机构的通道踏踏实实做业务的也大有人在。所以,有没有牌照,在行业看来还是看良心。做支付的要对客户的资金负责。做的是支付服务,而不是做个牌照。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热点排行

  • 资讯
  • 博客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